一连几个月来,中国广播艺术团电声乐团团长魏金栋常常出现在音乐文化节目《中华好民歌》第一季的录制现场。作为节目嘉宾,他用民歌唱法演绎流行歌曲,与新生代歌手一起,传唱中国民歌。
参加这个节目并非偶然,一直以来,他心系民歌发展。魏金栋曾在20世纪90年代连续9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,也曾多次赴海外为华人华侨带去故乡的声音。让更多人听到并爱上民歌,是他的心愿。
从小,魏金栋就对文艺特别感兴趣,学生时代的他是文艺骨干,8个样板戏,张嘴就来。出于对民歌的热爱,他从北京曲艺曲剧团转入北京歌舞团,开始了自己的民歌生涯。谈起民歌,魏金栋表情严肃,“民歌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,好比连接全球华人的琴弦,柔软却又坚韧,旋律一起就能引起共鸣。”
1986年,魏金栋第一次随北京歌舞团出国演出。“以前,我们赴海外演出的团队只有十几个人,舞台设计很简陋,观众也只有华人华侨。现在,不仅演出人员多了,舞台设计、节目编排也更加讲究,还吸引了很多当地居民。”魏金栋说。慰侨演出是他演唱生涯中浓墨重彩的部分,这些经历让他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发展,还有海外华人华侨的爱国之心,“每次演出结束后都有华侨泪流满面,真是身在海外,更念祖国之情。”
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技术和设备的进步,魏金栋一方面高兴,一方面也忧虑,担心这会助长演唱者“偷懒”。“设备先进了,唱得不好的地方可以通过技术补齐。”在他看来,不管技术多先进,演唱者都要用最好的状态演唱,“这样唱出来的歌才是热的,才能温暖人心,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融在一起,铸成我们的中国心。”
转入北京歌舞团后,魏金栋到中央音乐学院系统学习了民歌声乐。他认为,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歌者,唱出的民歌更具生命力。“民歌不仅要有民族特点,也要有科学的方法,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民歌走出国门。”魏金栋介绍,一些老艺术家在这方面有过很多成功的尝试,比如,才旦卓玛不仅保留了独特藏声韵味,同样学习了系统声乐知识,最终创造出大量优秀的西藏民歌。
魏金栋注意到,如今有些节目在民歌中加入了摇滚、电声等流行元素,虽然打着民歌的旗号,却已没有多少民歌的味道,“民歌创新,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民歌,这个本意是好的,但不能把弘扬民歌当噱头,改编不怕,但要有对经典的敬畏之心。”
民族的,才是世界的。民歌作为融合56个民族的文化载体,也承担着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的重任。魏金栋希望,广大民歌人能尊重民歌,立足人民创作民歌,不忘本心地把民歌发展好。
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来源注明"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"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"来源:XXX(非中国文化产业规划网)"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。
我来说两句